夏至节气作文
时间:2025-06-16 实用申请书夏至节气作文。
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,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,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,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,切忌东拉西扯,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。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夏至优秀作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夏至节气作文 篇1
我很喜欢夏至,你知道为什么吗?因为我就在那天出生的。
听妈妈说,我出生第一天晚上,就不好好睡觉,一会儿哇哇大哭,一会儿又吵又闹,整个医院只有我在“独唱”。我想,这可能那天正巧碰上了夏至,白天最长,夜晚最短,所以我睡不着觉。从那以后,多少个夜晚,我都让妈妈疲惫不堪,妈妈的白发就像夏至的白天一样疯长。
上幼儿园,我的肚子又开始“捣乱”了。夏至来临,我一会儿吃西瓜拉肚子,一会儿吃冰激凌发高烧,医院就好像成了我的第二个家。我想,这都怪我出生在夏至,酷热炎炎,我就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冷饮。多少次医院来来回回,等我的病好了,妈妈额头的温度却像夏至的热气一样“节节高升”。
念小学后,我的耳朵又开始“调皮”了。夏至时分,蝉鸣阵阵,我做作业时候,总是无法集中精力,一会儿伸伸懒腰,一会儿打打哈欠。我想,都怪这夏至的蝉儿,让我昏昏欲睡。在这个时候,妈妈总是不胜其烦地提醒我,屋子里妈妈的`“唠叨”和屋外的蝉鸣交织在一起,合成了这个夏至里最好听的声音。
我最喜欢夏至了,每年在这个时光中,我格外能感受到妈妈的爱。在我渐渐长大的岁月里,爱与夏至,都成为我难以割舍的一部分。
夏至节气作文 篇2
跳跃的微山湖水逐波赶浪,一望无际的湖面上偶尔有被水托出的村庄,柳荫下,一碧青砖瓦房,白云深处隐约可见几里长的渔网。
乘坐小舟驶向湖心,你便看到夹岸湖苇向你招手,湖苇丛中摇荡出成群结队的牛羊,在低头觅食。勤劳的农人开始一天的忙碌。我们的小舟顺风驶在辽阔的湖面上。成群的鸭鹅在老汉的吆喝中争先出巢,欢叫着,纷纷跳入水中,翅膀拍打着水面。悠闲的渔人光着脚板在村头的树荫下谈论着,秀美的村姑系着白裙、红裙在石台上揉洗着衣服,看到远客到来,都抬头相望。如果你和好客的.渔人攀谈,他们会热情地做你的导游;假若你与姑娘们交谈,她们会爽朗地和你说笑。再放眼四望,你便会发现碧如盘的荷叶掺杂着点点红光,团团雪球,成片成排地几十亩、几百亩地出现。那瞪着圆圆眼睛的老荷果和人摇头,渔人会笑着说:“那半闭着的莲蓬才是生吃的佳果。”小舟欢快地穿过鸡豆塘,越过菱角池,划向空白水处。长长的渔网不在眼前,一叶小舟在村姑的驾驶下,从荷塘中穿出,驶向下网处,村姑用手里的船桨拍打水面,吆喝着,样子逗人。渔人说,她遇上了大鱼,在向网中赶。远处的青山近了,层层树林、果林遍布群山。山脚下,宽敞的柏油马路人来人往,宽阔的码头,排排船队在静候着。
夕阳如孩子,一溜烟地跑进西天的山脚。远处的村庄绕上一层薄雾,渐渐模糊。河曲摇渡的老翁唠叨着收工,我们的小舟在烟波中流去,身后,那苍山、那小树、那近水……呈现出一个金黄的世界。
夏至节气作文 篇3
夏至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,农作物生长旺盛,但同时也是发生病虫害、水旱灾害最频繁的时期,这对农作物来说,都是极为不利的。而农作物受害的程度将直接决定粮食的丰歉,因此,为了禳灾避难,保佑五谷丰登,人们往往寄托于夏至节祭祖祈神,以求作物丰收,并纳入了祭神礼典。
作为重要节日,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,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,以避夏日酷暑,名曰歇夏。宋代《文昌杂录》里记载,夏至之日始,百官放假三天。
自古以来,中国民间就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`说法,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,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之所以吃面,一是为了取一个好彩头,另外,也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的含义。
在我国西北有些地区夏至时要吃粽子。如陕西,此日要食粽;在江苏无锡,夏至日早上要吃麦粥,中午吃馄饨。
馄饨,古人称其形“有如鸡卵,颇似天地混沌之象”,而“馄饨”又与“混沌”谐音。盘古开天,混沌初分,吃了馄饨可得聪明。吃过馄饨后,要为孩子称体重,希望孩子体重增加,更健康。
在浙江一些地区有“夏至日,吃补食”的习俗,一般都吃红枣烧鸡蛋,以滋补身体。
夏至节气作文 篇4
头顶的日光灯发出的光线在白昼里模糊一片,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会注意到它不曾熄灭过,冷清的光线照在身上,周围是堆得很高的书堆,课桌里堆不下的是哪一年没有记忆的试卷。
在夏天和冬天的交错中,你的视线明明灭灭,从树阴之下穿行而过,书包倾斜在肩上,旁边是漂亮的山地车。
每个夏天的中午,这个城市都会格外安静,像是沉睡至今不曾醒来过。阳光泛着热度在皮肤的间隙落入体中,窜沿出的是无数的睡眠分子。逼近神经末梢消失在眼皮下垂的瞬间。
蝉鸣的声音,穿过多少年前被遗忘的童年,清凉而单纯。
马路的水泥地间透出闷热的让人窒息的热度。你的手指扶在车把之上,修长而略微透出黑色,抬起的脚步缓慢前行,影子在脚下形成一个黑点,隐在树阴之中,时隐时现。
每一次看见你肆无忌惮的大笑的时候,都像是看见很多年前折纸的.自己,那些漂亮的糖纸在风中飞扬,彩色的世界。窗台上展翅欲飞的纸鹤是用稚嫩的画笔写上的梦想轮廓。
黑板上的笔记在不分季节的时光里换了很多次,然后一次次消失在与黑板擦的摩擦中。
青春的温度灼烧了那么多灰青的屋檐,屋檐下的雨滴连接成线,马路上的灯光渐次亮起……
夏至节气作文 篇5
那个夏天可能再也不会来了 因为你不在了。
成长是痛的。少年时,我们要的,仅仅是当一个乖孩子,有着大人的宠爱,有着朋友的陪伴。在那单纯的时光里,你可以用足够的努力换等价的回报。所以那时的我们不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不会这么轻松了。
为什么所有的分别都要在夏天呢?在这个炎热粘稠的季节,唯一记住的是身上擦不尽的'汗和突如其来的风。那些挥着手说再见的人真的还有机会再见吗?
时间真的是个怪物,它悄无声息的吞噬着一切,带走了我们最刻骨铭心的记忆。在那个渺远的黑洞中,进去又出来的,还是我们吗,不是了吧……
我对那段话有着极深的记忆,它说:每个来到我们身边最后又不得不离开的人,他们都是天使。是来专门教会我们一些东西的。他们离开时,我们也就学会了。
在这段无声无息的青春里,我遇到了你,我认识了你,我在意了你,于是,我们成了朋友;于是,我们教会了彼此很多。
在这段也就过去或正在经历的时光里:
那些男孩,教会我成长。
那些女孩,教会我爱。
夏至节气作文 篇6
自古,我国劳动人民就根据月初、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,利用之间的关系,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,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,这就是二十四节气。后来《淮南子》一书中还专门介绍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。二十四节气大都反映天气气候变化、物象差异等,与农业结合得十分紧密,是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。
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(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)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,以确定冬至、夏至、春分、秋分四个节气。一年中,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,最长的一天为冬至,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。随着不断地观察、分析和总结,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,到了距今20xx多年的秦汉时期,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。在古代,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,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。在前的为节气,在后的为中气,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。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……这些节气的名字念在嘴里也是那么美好,那么好听,同时,脑子里则浮现出一幅幅的画卷:春江水暖、柳丝盈盈、草长莺飞、耕牛遍地、麦浪起伏、桃李满园、瓜果飘香、大雁南飞……这样的美,真是让人迷醉,让人心旷神怡,让人遐思翩翩。是动美也是静美,是优美也是壮美,是诗意也是画韵,是天籁也是人文景致。有人对照二十四节气,绘制精美的图卷,特别是用国画扇面小品的形式所描摹的二十四节气,一幅幅简洁清雅的画面,真是匠心别具,墨趣、情趣横生。像画惊蛰,一把水墨写意的茶壶,高高的壶把手上,一只工细的小虫静静盘桓,两条细长的触角似在美妙地颤动;大暑的一幅也很简洁可人,椭圆的扇面,偏右一边,斜垂下嫩嫩的细长柳枝,一只蝉儿轻伏枝上,别无它物,大面留白,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。也曾有人为二十四节气配上优美的摄影作品,美妙绝伦,美不胜收。为便于记忆,我国古时历法中还为二十四节气编成了小诗歌,流传至今: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;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”
二十四节气直接反映了自然界气象、物候的变化,为农事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。比如二十四节气的'立春,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。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。古籍《群芳谱》中解释为:“立,始建也。春气始而建立也。”立春期间,气温、日照、降雨,开始趋于上升、增多。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,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。自秦代以来,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。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,而在自然界、在人们的心目中,春是温暖,鸟语花香;春是生长,耕耘播种。在气候学中,春季是指候(5天为一候)平均气温10℃至22℃的时段。时至立春,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,太阳暖了。气温、日照、降雨,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上升或增多。小春作物长势加快,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,应该及时浇灌追肥,促进生长。农谚提醒人们“立春雨水到,早起晚睡觉”,备耕春种也开始了。虽然立了春,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的,呈现“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”的景象。这些气候特点,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。“雨水”为正月中旬。春属木,木赖水而生,故东风解冻,温润散为雨水。雨水节气一到,树梢轻拂少女心,林间鸟儿起伏鸣。飞雨入阶廊,风羞雨轻;有雨必有云,春云淡冶如笑,春雨便苍翠如滴。在春雨脉脉含情中,柳丝才开始含烟,待柳烟成阵,便春色撩人了。“雨水”包含着三个“物候”:一候獭祭鱼、二候候雁北、三候草木萌动。雨水之日“獭祭鱼”,獭是一种水生动物,又名水狗,鱼感水暖上游,水獭捕食,往往吃两口就扔于岸上,古人认为是陈列祭水。雨水后五日,“候雁北”,雁为知时之鸟,热归塞北,寒去江南,它感知到春信,即刻北飞。再五日,“草木萌动”,雨媚风娇中,草长莺飞了。由此可见,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大自然中生息存亡的心灵密码本。
据史料记载,淮南王刘安在建元二年(公元前139年)献给汉武帝的《淮南子》中,就已经有了二十四节气的记载。再之前,《尚书?尧典》中已经有了春分、秋分、冬至、夏至的记载,只不过叫日中、日永、宵中、日短。“日中”是春分,“宵中”就是秋分;“日永”是夏至,“日短”就是冬至。古人以星座在黄昏时出现来定位春夏秋冬,有一套星相学知识,两至两分确立后,加上两启(立春、立夏)、两闭(立秋、立冬),就有了八节。这八节每节三气,就成了二十四节气。
节气是一个大框架。古人用时节对应生命的气度,节是节制,是法度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自序中就说:“夫阴阳四时、八位、十二度、二十四节各有教令,顺之者昌,逆之者不死则亡。”八位指八卦之位,十二度指日月、五星运行的轨迹。有意思的是古人在这二十四节气中,顺应天时地利,一代代传承出一整套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——相传黄帝之子少皞就“以鸟名官”:玄鸟氏司分,赵伯氏司至,青鸟氏司启,丹鸟氏司闭,以鸟确定四季关系。玄鸟是春分来秋分去,伯劳是夏至来冬至去,青鸟是立春来立夏去,丹鸟是立秋来立冬去,因此就逐渐衍生出类似“玄鸟双双飞,杏林初发花”“杨花雪落覆白萍,青鸟飞去衔红巾”“伯劳飞过声局促,戴胜下时桑田绿”这样美的诗句。二十四节气、七十二物候,它是历代文人认识四时关系的升华,这套诗意化生活方式实际是一套最受用的教科书,它一直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,它是我们世代浪漫生长的根。
在我国,大部分农谚、农谣又都和二十四节气紧密关联,二十四节气更是劳作于大地之上的农民们心里的刻度表。“雨水有雨庄稼好,大春小春一片宝”, “头伏萝卜二伏菜”,“立秋种,处暑栽,立冬前后收白菜”,“白露早,寒露迟,秋分种麦正宜时”。节气就是农时,“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”,所谓“人误地一天,地误人一年”,是耽搁不得的。这些农谚、农谣都装在祖祖辈辈农人的心里。乡下人的春种秋收,与节气息息相关、紧密相连。“谷雨前后,栽瓜种豆”,“冬天麦盖三层被,来年枕着馒头睡”;“枣芽发,种棉花”,“立夏到小满,种啥也不晚”,“椿花落地,要吃燎麦穗;椿花落梗,要吃白面饼”……这些农谚、农谣、童谣都是农人挂在嘴上的,是父母亲有意无意地告诉的,有时在农事急需时脱口溜出来的,我也自觉不自觉地背会了一些,这也算是农村孩子最早的文化启蒙吧。
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、气象、物侯进行观测、探索、总结的结果,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,对于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。
夏至节气作文 篇7
我爱夏至长
春生,夏茂,秋实,冬枯。
夏天,在绚丽的舞台上,拉开了帷幕。生机勃勃的她,穿着绿色蕾丝花边裙,走到了舞台的正中央。瞧!她舞舞手,嫩绿的春天顿时消失不见,一切都变成让人向往的深绿色。她抬抬脚荷花开了,开出了一个个灿烂的笑脸。她头一扭,那头飘逸而乌黑的长发顿时甩出去,夏雨就倾盆而下了。
夏,最美的一个季节,她拥有其他季节远不能拥有的东西。在一年中,她是最棒的!
人人都说南京是火炉。火炉,火炉,但她真的没有一个火炉的'样子!池塘中,荷花绽放了,她羞红着脸颊,娇滴滴的笑着。呀!看到那河水没有?是那么的清,那么的透,那么的亮;它闪着金光,好似披了一件透明的金衣。河水闪着,闪着,好似闪出了另一番天地!白云飘溢的身姿,小鸟飞翔的身影,骄阳火红的容颜,荷花羞涩的脸庞—真是美不胜收!
这时,雨下了起来。起初很小,就像一个透明的小娃娃。从白云上跳下来,他跳到荷花上,荷花比以往更红了,他跳到柳叶上,柳叶比以往更绿了,他跳到池塘里,河水比以往更清了。这时,雨稍稍变大了。刹那,一颗又圆又亮的雨点落在我的脚边,一下子泛起了无尽的水珠,好似一条断了线了珍珠项链。每颗珍珠都掉在了地上,又弹了起来,再落下来,然后消失不见。雨更大了,大到不能再大!满耳都是”啪啪”的声响,好似无数颗宝石从天上往下砸,又似一个水晶的舞者在空中翩翩起舞,不时甩起那透明的衣裙,衣裙化作水珠掉在地上。雨,渐渐停了。此时,荷花上已挤满水珠,它们把荷花射的更美了!它们把夏的一切都变得更美了!
夏,无论是雨,花,水—都是最美的!我爱夏天!但愿它常留我身边!
夏至节气作文 篇8
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,我最喜欢的节气。它意味着夏天就要结束,“秋老虎”即将驾到。让我们抓住夏天的尾巴,让夏天在歌声中光荣地谢幕吧!
走在乡间弯弯曲曲的小路上,我们来到奶奶家。院子里,你看,好一朵美丽的丝瓜花呀!奶奶种的大冬瓜胖乎乎的,真喜人!丝瓜宝宝翠绿的身材多“苗条”啊!
开始祭祖了,只见爸爸神情肃穆地点燃蜡烛,再把纸钱分好,点火后烧成一堆,嘴里念念有词。我也照样子做起来,一边心里默默祈祷。
祭祖仪式完毕,盼望已久的美味佳肴终于出现在我面前啦。爸爸就像魔术师一样,把奶奶养的鸭子“变”成一大盘香喷喷的血酱鸭。我一边迫不及待地啃着鸭子,一边想:太香了!我从来没有在老家吃过这么美味的一顿饭!
火红的太阳散发出来的光芒越来越强,炙烤着大地,我看到了一大片高高的玉米地,一个箭步冲上去,哇!玉米地里好凉爽啊!我瞬间忘记了炎热,忘记了烦恼,饱满的玉米仿佛在对我笑,过几天就可以丰收喽!心情兴奋不已。
唱起乡间的小曲,一阵阵稻香扑面而来,哇,那真的是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'稻田啊!沉甸甸的稻谷弯下了腰,象征着五谷丰登,美不胜收。我沉浸在稻田海里,陶醉其中。爸妈常教导我: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一定要珍惜粮食,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。
抬头一看,圆滚滚的柚子把我吸引住了,绿油油的大脑袋,要是掉下来,被它砸中一定很疼吧!小柚子,过几天你们就成熟了,我会把你们消灭得一干二净!嘿嘿……
夕阳西下,我化身为“小鸭倌”,把毛茸茸的小鸭子们赶到了河边,奶奶家的鸭鸭队伍越来越壮大了!可爱的小鸭子们“嘎嘎嘎”地叫着,欢快地在水里划着小小的翅膀,似乎在感谢我呢……
秋天到,丰收大,在一轮和无花果的亲密接触后,我的“处暑之旅”结束了。收获的季节即将来到,让我们在金秋的怀抱里,尽情地遨游吧!
夏至节气作文 篇9
立秋,是夏之结束,秋之开始的标志。然而能真正感受到一丝凉爽的秋意,还是要等到处暑时节。
处暑,二十四节气之一。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处,去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”处,有躲藏、终止的意思;处暑,就意味着酷热的天气结束了。
处暑时节,乡村已有一些清秋之韵的味道了。黎明,晨风拂面,空气清新,沁人肺腑;中午,阳光已不太灼热,田间的稻谷开始泛黄染金,而成熟的瓜果更是光鲜惹人爱;黄昏,低垂的夕阳即将西下,徐徐的晚风吹皱了一池秋水。除了城里人,热了一个夏天的农民们可不敢陶醉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中,因为他们深知“谷到处暑黄”、“处暑高粱遍地红”。为了粮食有一个好的收成,农民们必须在这个处暑之秋加强农作物的最后管理,或喷洒农药,或浇水灌地,或躬耕除草,汗水延续着夏天的火热,心中却憧憬着金秋的丰硕。
“处暑雨,粒粒皆是米”,可见处暑雨水如金。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凉,“春捂秋冻”的民间保健经验便告知人们在这“处暑寒来”之际,要“秋冻”,即不要过早地添加衣物,因为适宜的凉爽刺激,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,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,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。中医学则认为,处暑以后,气温逐渐由热转凉,自然界的阳气也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,凡起居、饮食、精神、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“收养”这一原则。我很喜欢这些说法,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,人们脆弱的意志需要“秋冻”来磨砺,人们浮躁的心灵也需要“收养”来沉静。
处暑之秋,能让人的.心绪进入一种冷静的氛围,却丝毫没有深秋那种惆怅和寞落的感觉。处暑时节,不妨泡杯清茶,静下心去思索,抛弃那些虚无的幻想与烦恼,追寻一种反思之后的超然与洒脱。这个时候,我静静地聆听着大地的耳语,在对生命的回味中感悟人生。有时我想,若是人可以像草木一样,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一岁一枯荣,那么我们的生命就可以储藏,让岁月的年轮刻在心上。然而,人生虽长,生命却只有一季,一旦枯枝败叶,便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。
处暑之秋,是季节的一个片段,也是生活的一个画面。处暑,让我们终结身体的燥热不安,开始心灵的冷静思索,期望金秋的丰腴成熟。
夏至节气作文 篇10
所有的年华追忆终成过往,笑颜如花。
——题记
又是一年毕业季,又有一场毕业典礼,又有一幕幕难舍难分的画面,又有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声,又有一些人看着另一些人转身 离去。
漫步街头,一个人在街道的`边沿徘徊!享受着细雨的洗涤!
雨,淅沥地下着,风轻轻地吹拂着!!传说,天在下雨是因为老天在哭泣,那今天呢?老天为谁而哭泣?难道是因为我渲染了他?连老天都为我轻轻哭泣?
现实始终打败回忆,回忆过后,我始终还是一个人,我放手,我让座,我洒脱,谁懂得我是多么地不舍?我哭了,谁知道?
我抱着孤单一个人睡,躲在角落里,一个人哭泣,直到哭到微笑!
也许,你说得对吧!我们从相遇的那天起就注定是个错误,不同世界的人最终不可能走在一起,这个世界,没有童话,十二点钟声一响起,灰姑娘始终要离开!
难过了,就蹲下来抱抱自己
转身离开,天依旧很蓝,路依旧很宽,天黑终究会亮,黑白也终究会分明,天亮了?梦不一定会醒?悲伤过后!心还会流泪么?嘴角撑起的微笑,眼泪终究会落下,到头来,什么都还要自己来承担,沉静在回忆中!!
当毕业的钟声响起,就意味着你已经踏上远去的路途,不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见,我是真的很想和你携手走遍天下路,可是你心中那个人一直都最美。
离开,让受伤的我们做得潇洒一点。
夏至节气作文 篇11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,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。古人说:“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至者,极也,故曰夏至”。意思就是说在夏至这天,太阳的影子是最短的,地球北部的白天的`时间是最长的。
虽然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,不过,深圳的夏至天也确实是非常炎热了。
昨天下午三点多,我走到我们学校对面的小店去买了一把尺子,结果回来的时候,我爸竟然说我晒黑了,让我以后中午不要出门了,不过也真是的,我们家到学校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,你说这太阳烈不烈?
回到家,满头大汗的我活像一只落汤鸡,一进家门我就冲进房间,把空调调到了最低温度——十六度,结果,还没等我_股坐凉,妈妈就冲了进来,把我刚调好的十六度调到了二十六度,我歪着头问:“为什么”?妈妈说:“心静自然凉,没听过啊?再说了,疫情期间,你要是感冒了咋办?”我无奈地摇摇头。
因为天气太热,就连一向沉稳的爸爸也开始烦躁起来,变得和我哥一样,不是呆在房间吹空调,就是出来吃个饭又赶紧再回到房间去,有时甚至连饭都不吃,说是太热了,没胃口。
在家里,经常都听到我哥有意无意地说:“真是热啊,热死我了”。我的耳朵都起茧了,谁让他是胖子,怕热呢?做一个胖子,有时真的是很尴尬,怕热吧,人家会说“嗯,正常,胖子怕热”,不怕热吧,人家又会说“咦?胖子竟然不怕热?”哎,胖子真是两头为难啊。
我们家最牛的还数我爷爷,不管天气多热,爷爷总是穿戴整齐,从来不穿背心短裤,总是衬衫加长裤,工工整整的。第二牛的就是我奶奶了,只吹风扇不吹空调,真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不怕热啊!
夏至节气作文 篇12
夏至日是中国最早的节日。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,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,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,百官还放假三天。辽代则是“夏至日谓之‘朝节’,妇女进彩扇,以粉脂囊相赠遗。”彩扇用来驱热,香囊可驱蚊抑臭。
自古以来,中国民间就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说法,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,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,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。在西北地区如陕西,此日食粽,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。在南方,此日秤人以验肥瘦。农家擀面为薄饼,烤熟,夹以青菜、豆荚、豆腐及腊肉,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。
有些地区,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饭,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,俗说吃了苋菜,不会发痧,吃了葫芦,腿就有力气。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,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。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'习惯。吃狗肉能强壮身体,史记云“秦人以狗御蛊,俗谓夏至宜食狗肉”。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,夏至适宜食狗肉,以增强抵抗力。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。
除此之外,中国有的地方要食凉粉、凉皮,有些地区还要喝凉茶,吃荔枝、吃茶叶蛋。
夏至节气作文 篇13
有人喜欢芬香四溢的春天;有人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;还有人喜欢冰天雪地的冬天。但我,依然爱着多姿多彩的夏天。
夏天是炎热的,那天空好像发了烧似的。太阳一点情面都不给,整日炙烤着大地,弄得“民不聊生”。但动物们不愧为人们最好的朋友,在避暑方面,它们独有一套。小狗们都躲在阴凉处,大口大口地喘着气;鱼儿也都浮上水面,不停地吐水泡;水牛呢?也始终赖在河里不肯走。至于人们呀,对于太阳也可谓是“防日如防虎”啊。有空调的,天天开着。没空调的,整天抱着个电扇吹来吹去,吹来吹去。如此多彩的世间百态,我喜欢!
夏天是美丽的。当我们来到杭州西湖,不由得联想到杨万里的那首诗:“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”你看,那层出不穷的荷叶,再加上鲜艳夺目的荷花是不是给人一种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的感觉,是不是很奇妙?还有,当我们到达庐山,看到那里的瀑布,是不是又不由得联想到诗人李白的“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,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。当然,如果你只看到诗,没有看见庐山瀑布,是不会有如此奇妙的感觉。如果你真的是亲眼看见瀑布,一定会觉得那瀑布真的是从九天之外的银河之上流下来,使你心旷神怡。如此怡人的人间美景,我喜欢!
夏天是欢快的。因为这时候,暑假已开始,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跑到游泳池去游泳,“噗通,噗通”,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跳进水里。打水仗的`有,潜水的有,玩水中排球的有……这时大人们也终于忍不住了,都纷纷跳进水里,和自家的孩子玩了起来,仿佛都回到了童年。如此惬意的活动,我喜欢!
这就是我眼中的夏天,炎热,美丽,欢快,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美丽的水粉画。
-
需要更多的夏至节气作文网内容,请访问至:夏至节气作文